凯发k8国际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走进央企•创新组歌”采访团探访国投海水淡化国家工程

时间:2016-06-11 19:22 来源:86daolu.com 作者:利工集团 点击:
海水淡化泵,利工,化工泵: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开展“走进央企”等系列宣传活动。2016年5月20日至21日,“走进央企创新国投”主题活动作为“走进央企创新组歌”的首篇正式启动。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国资委网站、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十多家主流和专业媒体的记者和专家、网络名人组成采访团,探访国投海水淡化国家工程,就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简称“国投北疆”)的循环经济模式与国投的海水淡化研发项目开展专题调研和采访,并通过座谈会形式进行互动交流。国投副总裁阳晓辉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座谈会上,阳晓辉指出国投发展海水淡化在保障国家安全、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土地节约整理等方面的示范意义,并希望媒体多关注国投,挖掘国投项目的成果和亮点,展现央企的良好形象和使命担当。国投经营管理部、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国投北疆、国投所属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相关人员和一线工程师代表,分别从国投海水淡化技术的总体情况、国投北疆电厂项目投资的战略考虑、国投北疆的循环经济模式、海水淡化项目攻关的情况,以及工程师们在项目研发和实施过程中的艰辛和付出介绍了情况。专家和媒体记者就国投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战略考量、成本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等社会关注的话题,展开讨论和交流。

采访团还参观了国投北疆电厂,现场感受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国家第一批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范工程——国投北疆电厂的循环经济模式、海水淡化工程以及超低排放的成效;奔赴国投曹妃甸港,实地参观了电子工程院在曹妃甸港区的海水淡化自主研发设备,充分了解我国海水淡化设备自主创新的探索历程与成就。

采访过程中,专家和记者对国投北疆电厂的循环经济项目以及海水淡化技术设备自主创新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对国投在淡化海水价格尚未理顺、长期承担亏损压力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投资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海水淡化产业所体现出的央企使命表示赞赏,对国投推动海水淡化技术设备自主创新、积极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勇气、行动与成就表示敬佩。

采访团各媒体关于此次活动的报道正在持续推出,敬请关注。

     

国投北疆发电厂循环经济项目:把海水做出甜味

图①为国投北疆总控室。

图①为国投北疆总控室。

图②为国投曹妃甸海水淡化设备。

图③为国投北疆全景。

经济日报记者 齐 慧摄

“尝尝这个水,是不是有点甜?”在国家投资开发公司北疆发电厂里,工作人员从水龙头里接了一杯水,递给记者。

“是有点甜,挺好喝的。”

“这就是刚刚从海水淡化来的……”

在的渤海湾边上,有一座非常有名的燃煤发电厂。它不仅拥有技术先进的“超超临界机组”,还是我国最大的海水淡化项目、我国第一个大规模向市政管网供水的海水淡化项目、我国第一批国家试点单位。通过十多年的创新发展,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可复制推广的循环经济样板。

缺水倒逼出来的项目

“起初选择这里建海水淡化项目是因为天津的淡水资源相对匮乏。”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逢民告诉记者,尽管毗邻大海,这里却是严重缺水地区。

“仅仅依靠开发‘存量’利用当地水资源、提高现有跨区域供水能力、节约用水等措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天津市及其附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凯发k8国际想到从‘增量’上做文章,通过海水淡化增加淡水资源供应。”[0.30%  ]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郭启刚说。

2004年3月,由国投电力有限公司、天津市津能投资公司和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以64%、34%和2%的比例共同出资,组建成立了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当时项目规划建设4台1000MW燃煤发电超超临界机组和50万吨/日海水淡化装置。

郭启刚告诉记者,国投北疆项目在筹建之初就确立了循环经济模式。其中,海水淡化工程作为循环经济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不但能够解决企业本身水资源需求的问题,每年还能为滨海新区提供大量的淡化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滨海新区缺水的状况。

得益于该项目在循环经济模式上的样本效应,2005年10月,国投北疆发电厂循环经济项目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委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第一批)”;2012年5月,又被工信部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范工程。其一期工程总投资121亿元,建设2×1000MW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和20万吨海水淡化装置,目前已全面投产且运转良好。

把海水“吃干榨净”

“利用余热进行海水淡化可有效降低成本。目前,国投北疆通过海水淡化生产一吨淡水的成本不到7元,这得益于北疆的循环经济模式。”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刚介绍说,在国投北疆,海水等生产资源都会被“吃干榨净”。

国投北疆项目采用“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物资源化再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共有发电工程、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等5个子项目。其中,海水淡化工程的输入原料为发电工程的余热以及原海水等,主要输出产品为淡化水,副产品为浓缩海水。其中,浓缩海水可就近引入汉沽盐场制盐。

“国投北疆地处天津滨海新区汉沽。这里原来就是盐化工产业聚集区,项目所在地长芦汉沽盐场盐田面积大,能够完全接纳发电和海水淡化排出的浓盐水,由于浓海水较原海水浓度提高近一倍,且携带废热,可大幅提高制盐效率,不仅使汉沽盐场原盐产量增加近一倍,还解决了海水淡化外排浓盐水处理的环保问题。”魏刚说。

目前,区内已经初步形成原盐厂、真空制盐厂、制溴厂、盐化工厂等配套的盐化工产业链。海水在被“吃干榨净”的同时,实现了零排放,同时还节省出22平方公里的盐田用地。

“国投北疆循环经济模式显著增强了海水淡化的竞争力,为我国海水淡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工研究所研究员解利昕说。

解利昕告诉记者,首套海水淡化装置于2009年10月26日成功生产出优质淡水,经检验,淡化水水质106项指标全部符合或优于《国家饮用水卫生指标》的规定。2010年10月21日,作为试点,国投北疆淡化水正式进入滨海新区市政管网,成为我国第一个大规模向市政管网供水的海水淡化项目及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海水淡化项目。

打破核心技术垄断

在离国投北疆电厂50多公里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区国投曹妃甸港口公司内,一台日产1000吨的海水淡化试验装置正在不停地运转着。

“在一期工程中,凯发k8国际引进了以色列公司技术建设完成8台套、共计日产20万吨的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工程。”[-1.78%]工程设计院副总经理郭惠平说,海水淡化设备关键技术长期被国外大公司垄断,设备和技术受制于人,成为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中国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拥有海水淡化核心技术,对于替代进口,实现中国[-0.01%]制造业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解利昕说。

作为国内最早介入海水淡化领域的公司之一,国投集团将海水淡化技术国产化作为重要的技术储备。2009年,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整体划入国投集团,当年提交的《关于实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请示》获集团批复同意,标志着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研发工作全面正式启动。

“凯发k8国际不仅可以制造出和以色列一样的2倍浓缩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设备,而且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造水比和浓缩倍数两项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海淡中心总工程师刘学忠指着运行中的机器自豪地说。可国投并不满足于此。2014年12月,电子工程院在两倍浓缩海水淡化技术的基础上,与国内优势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启动3倍浓缩海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技术研究项目,其中浓缩倍数为3,造水比将达1∶16,单机产量为每天3.5万吨,上述指标均为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技术攻关完成后,计划在国投北疆电厂二期实现落地示范,推动国内海水淡化上下游产业链发展。项目还于2015年6月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十三五”期间,国投将持续加大在海水淡化的科研投入,在“十二五”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做好技术研发的梯次接续布局,力争实现新的突破,为我国海水淡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未来二期工程建成后,将达到50万吨的日处理能力,可满足整个天津滨海新区的用水需求,保障国家用水安全。”魏刚介绍说,二期工程扩建项目规划建设2台100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装置,配套建设30万吨/日海水淡化装置,兼顾供应1000吨/时采暖用气和1400吨/时工业用气。目前,该工程已经进入建设阶段。

据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脱盐分会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9个,产水规模102.65万吨/天。其中,北疆一期淡化水规模为20万吨/天,占全国淡化总量20%。北疆二期投产后,淡化水规模将达50万吨/天,约占全国淡化水总量40%。

   

探营循环经济样本: 国投北疆海水淡化产业链成型


 国投北疆总经理郭启刚向记者坦言,目前海水淡化这部分业务处于亏损状态。希望相关部门能给海水淡化水一个确切的定位。

  本报记者 朱萍 天津、曹妃甸报道

  2012年5月,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简称“国投北疆”)被工信部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工业循环经济重大 示范工程。时隔4年,国资委组织进行探访,该模式发展如何、是否能作为一个样本推动整个海水淡化行业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5月20日、21日的走访中发现,国投北疆采取的“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物资源化再利用”的生产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电水盐化材”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同时实现了废弃物“零排放”。

  不过,公司党委书记、原国投北疆电厂总经理郭启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目前海水淡化这部分业务处于亏损状态。“希望相关部门能将海水淡化水给予一个合理的定位,并纳入用水总体规划中。”

  天津大学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中心解利昕教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国海水淡化行业仍处于“规模小、发展慢、成本高、推广难”阶段,以国投北疆电厂为代表的企业也在进一步探索中,但从国外的经验看,海水淡化无论是对环境、水资源还是对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向海水要淡水

  国投北疆成立于2004年3月,由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津能投资公司和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以64%、34%和2%的比例共同出资组建,是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也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确立的国内首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单位。

  据国投北疆电厂副总经理魏刚介绍,一期工程建设2×1000MW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和日产20万吨海水淡化装置,总投资121亿元,目前已全面投产且运转良好。二期工程扩建项目已取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批复,规划建设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装置,配套建设30万吨/日海水淡化装置,兼顾供应1000吨/时采暖用气和1400吨/时工业用气,目前正在工程建设阶段。

  实际上,要实现海水淡化自主技术攻关最关键的是掌握 “高浓缩倍数和造水比,并实现设备、材料的国产化”等成套技术。国投集团所属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已经在2012年攻破了两倍浓缩海水淡化的技术难题,并且2012年在曹妃甸建成千吨级低温多效海水淡化中试装置并成功实现连续运行。

  5月20日,在曹妃甸港 “三倍浓缩1000吨/天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试验装置”现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海水经过预处理、蒸发、冷凝等环节,成为纯净的淡水。

  郭启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之所国投要进行该海水淡化工程,主要原因之一即是京津唐地区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华北平原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有资料显示,天津市本地水资源人均占有量16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5。

  解利昕介绍称,海水淡化工程在很多沿海城市都有开展,主要集中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沿海城市及岛屿,主要分布在天津、河北、山东、浙江、福建、海南等9个省市。“北方以大规模的电力、钢铁等高耗水工业用海水淡化为主,南方则以民用为主。天津处在环渤海湾水域流动性并不强,也更容易造成污染,实现海水淡化循环利用后,对环境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据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脱盐分会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全国已建成的海水淡化工程139个,产水规模102.65万吨/天。其中北疆一期淡化水规模为20万吨/天,占全国淡化总量20%,北疆二期投产后,淡化水规模为50万吨/天,约占全国淡化水总量40%。

  据郭启刚介绍,国投北疆首套海水淡化装置于2009年10月26日成功生产出优质淡水,经国家资质认定的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滨海监测站检验,淡化水水质106项指标全部符合或优于《国家饮用水卫生指标》的规定。

  2010年10月21日,作为试点,国投北疆淡化水已正式进入滨海新区市政管网,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向社会大规模供水,并已取得天津市卫生局颁发的淡化水卫生许可证。

  循环经济利用模式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走访中发现,国投北疆在实施海水淡化的过程中,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电水盐化材”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同时实现了废弃物“零排放”。

  即国投北疆利用海水作为发电机组的循环冷却水,发电过程中,机组产生的余热加热海水,蒸发出淡水,剩下的高浓度海水被送入汉沽盐场。而由于浓缩盐水盐度比普通海水高了一倍,大大提高了制盐效率,同时节省了22平方公里的盐田用地。

  另外,在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灰渣、脱硫石膏等,每年可制成100多万立方米的建筑材料。制盐的母液进入化工生产程序,生产溴素、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镁等市场紧缺的化工产品。

  不过,郭启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海水淡化产业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海水淡化产业的补贴标准、定价机制都属空白,非常不利于淡化海水形成大规模生产,创造经济效益。”

  据了解,目前国投北疆年收益10亿元,但其中海水淡化亏损2亿元。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一位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海水淡化产水成本主要由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和能源消耗成本构成。其中运行维护成本包括维修成本、药剂成本、膜更换成本、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等。

  解利昕指出,目前海水淡化的成本仍然缺乏市场竞争力,“因为各地水价标准不同,而且部分地方海水淡化利用问题没有解决。北方某企业亦开展了海水淡化工程,但其产能达到后,需求没有跟上,目前该企业面临倒闭。”

  而据了解,目前国投北疆淡化水出厂成本约为每吨7元,自2010年进入市政管网以来,至今没有达到预期回报。

  目前,万吨级以上海水淡化工程平均产水成本6.37元/吨,千吨级海水淡化工程产水成本8.44元/吨,而天津市居民用水价格为每吨4.9元。

版权所有: 利工集团 • 江苏凯发k8国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电话:13905263417

地址:中国·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利工北路118号

Copyright 1958-2024 化工流程泵、旋喷泵、耐腐蚀泵 All Rights Reserved. 86daolu.com


扫微信获得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