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石大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30周年
图为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30周年庆祝现场。(耿明月 摄)
由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的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三十周年交流暨石油分子工程前沿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邀请了超过30个单位的200多名代表参加,共同回顾实验室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并见证石油分子工程数据库及过程模拟平台的发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金衍表示,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实验室始终坚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扎根重质油基础科学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未来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将继续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构建石油分子工程、石油精细转化、绿电重构的石油加工技术体系,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中国石油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公司副总经理宫超表示,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深耕重质油分子结构解析、催化材料设计与工艺工程放大等,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的多项原创性突破,为我国重油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和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中国石油通过联合实验室建设及联合研究生培养,加速实验室原创成果直接应用到石油石化企业一线。
中国石化炼油事业部副总经理周建华表示,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始终肩负国家能源安全的重托,聚焦重质油化学、重质油催化剂研发和重质油加工工艺工程领域,取得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石油加工分子工程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在不同历史阶段支撑了重质油加工利用、清洁油品生产及低碳智慧化工发展。中国石化与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系列支部共建,形成了党建引领科研合作新范式。
国家能源集团化工事业部主任、国家能源集团首席科学家王建立致辞,他说“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与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不断深化,共同承担多项国家级重大研究课题。特别是在煤制油、油品和沥青高质化利用、液化制油品化学组成及新产品开发等领域,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凯发k8国际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北京市昌平区政协副主席鲍志华表示,北京未来科学城能源谷作为全国能源创新要素最富集的区域之一,以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创新力量,为昌平区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他希望未来双方能在能源科技领域、能源谷建设等方面再结硕果,推动更多实验室成果在未来科学城落地生根。
“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承担了一大批能源化工领域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开发的创新技术在国内外能源化工企业成功应用100多套,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实验室主任徐春明表示,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将持续聚焦石油分子精准表征与转化模型、石油高效精细转化制取特种油品和关键化学品、石油绿色低碳加工变革性工艺与装备等研究方向,力争在未来10年突破分子炼油技术,实现石油加工过程的分子管理;研制石油精细转化制备特种油品和关键化学品技术,实现相关产品自主可控;形成绿电重构的石油加工技术体系,实现重油加工过程的低碳化。
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95年正式挂牌,2023年通过国家科技部评估重组,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此次挂牌30周年纪念活动为新起点,实验室未来将打造具有我国特色、世界引领性的能源科研机构。